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一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6-12-26 16:06:00
中国教育在线

  近日,2016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工作结束,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仿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新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科技部为学校“核安全与仿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授予认定证书。同时,在2016年国家国合基地评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评为优秀国合基地。

  “核安全与仿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继“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船舶与海洋力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后,获得认定的第3个国家级国合基地。此次获批,是学校在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在该领域内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引领地位和示范作用,体现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科技开放合作促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果。

  在2016年国家国合基地评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参评的135家国合基地中脱颖而出,全国仅14家单位获此殊荣,展示了学校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和科技开放合作中的突出成绩。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指由科学技术部及其职能机构认定,在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国内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类型。自2006年开展国合基地认定工作至2016年,科技部先后共认定了169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05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9个国际创新园和39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合基地的建立旨在更为有效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并对领域或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2009年被认定为示范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来,依托学校在“三海一核”领域的办学特色,逐渐形成了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平台,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深海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核动力与仿真创新引智基地、面向工程应用的微结构功能光纤创新引智基地等科研中心为业务支撑,以一批国际化团队为核心,以一批国际科研项目为牵引,以一系列高水平国际会议为带动,促进“项目-人才-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模式,打造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示范引领的国际化创新平台,服务船舶与海洋学科群、舰船动力学科群、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群4个学科群建设,对接三大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的国际创新需求和科研国际化职能。进一步推进校内融合、国内协同和国际合作,力推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世界一流圈层开展创新合作,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