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黑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
2018-01-03 17:44: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讯 1月2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黑龙江省已在2017年启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2023年(6.3学制)、2024年(5.4学制)起整体实施。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意见》指出,黑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是:2017年启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2023年(6.3学制)、2024年(5.4学制)起整体实施。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科目设置上,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市(地、企)为单位组织命题、施考,可单独命题也可联合命题。各科目的具体考试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由各市(地、企)确定,原则上不应简单将各科目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分值的设定,应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等为主要依据,应避免个别科目分值过低、科目之间分值差距过大。

  探索改革中考计分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等4科外,至少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科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模式进行试点。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电子平台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将学生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考查范围。

  加大优质高中招生配额比例、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

  在考试方面,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考查。

  在录取模式方面,改革高中招生录取模式,实施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加大优质高中招生配额比例,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减少和规范加分项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在考试和招生管理方面,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全部鼓励类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部分扶持类加分项目;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管理,健全考试招生诚信制度;深入实施中考“阳光工程”。

  可通过推荐或测试自主招生不超计划总数5%

  进一步完善高中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自主招生对象应为招生区域内初中学校在籍在读应届毕业生,招生计划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自主招生可采取初中学校推荐、高中学校组织测试等方式进行。已通过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测试的学生必须参加当地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统一办理录取手续。各市(地、企)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加大优质高中招生配额比例,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各县(市、区、企)优质高中配额比例不低于60%。

  中职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注册入学;对特殊专业也可根据需要,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评择优录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1488406 2020-12-10 08:49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1-12 13:22
2020-07-07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