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哈工程引才入龙江,打造一流“工程狮”--哈工程第三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
2018-05-14 09:34: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讯 5月12日-13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召开第三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来自世界各地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7位海内外青年学者会聚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学术报告厅,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技术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在开幕式对来自海内外青年学者表示欢迎,他向在座的青年学者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办学规模、历史沿革、发展目标和特色优势。姚郁指出,学校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第一战略,着力构建“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学术人才队伍,在加快实现学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为国家实现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等重大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努力造就一批站在行业高端、引领学术潮流、具备战略建议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一批能够协同行业力量、组织重大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一批能够瞄准学术前沿、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优秀创新团队,一大批学术潜力充足、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青年后备人才。举办“兴海论坛”正是学校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

姚郁解读哈工程办学特色与人才政策优势

  姚郁校长提出,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以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为牵引,整合自身学科优势,打造船舶与海洋装备、船舶动力、海洋信息、先进核能与核安全4个学科群,构建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相互支撑,“小核心、大外围”的特色学科体系。秉承“始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需求;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使命,源源不断地为国防领域输送大量人才。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相关战略领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欢迎各位青年才俊敞开胸怀投入北方这片热土,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为黑龙江省的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哈工程动力学院振动噪声控所教授 李玩幽

  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形势下,基础创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长江学者、哈工程动力学院振动噪声控所李玩幽教授介绍了学校科研的优势与特色,并在会上分享了他对高校科研、地方抢人大潮这一现象的观点与看法:“真正留住人才的是事业,纵观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我们共同面临着高质快速发展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智能制造问题。想要高质量实现中国制造2025,高校、特别是一线的科研人员,要深入思考如何实实在在地支撑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哈工程人要继承和发扬“哈军工"的为国担当、努力创新精神,要落地在行业和龙江发展中,真解决问题,真践行学校‘大学至真、大工至善’的校训精神。希望也相信校、市、省会不断做好人才工作的软环境建设,让人才安心工作,让精英助推龙江科教事业发展。”

哈工程人力资源处处长 谭思超

  哈工程人力资源处处长谭思超在会上从机遇、平台和发展3个角度向青年学者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校为人才发展搭建的平台与环境,学校的人才政策与待遇,欢迎各位青年学者与学校共同谋事、做事、成事,共同组建更多高端创新学术团队,为建设“双一流”大学、为国家“三海一核”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介绍过后,青年学者们对学校提供的广阔的科研平台、学科建设和各项人事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能将自己的科研能力运用到学科建设中,在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也为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法国勒芒大学声学实验室的博士后张宇翔表示:“我在法国待了近10年,兴海论坛是我回国的第一站。此次,勒芒大学一共有7个人参加了这次论坛。这个学校十分符合我心目中大学的定位。我尤其看重哈工程的科研平台,一个科研工作者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完成科研理想。科研平台包括物质上的科研器材、科研装备、科研设施,还有更重要的是科研团队。一个富有经验的团队对年轻后辈非常重要。哈工程的水声学院有两个工程院院士,有一批国内知名的水声领域的前沿专家,与这样的人共同完成事业,是我的梦想。学校的人才政策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还有,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另一方面,哈尔滨的生活节奏也很适宜。在国外待的时间长了反而不太适应家乡的环境。我在法国生活了十多年,把行李放下就来这了。我希望可以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有能力与水声学院的优势结合起来,让我们学校的水声专业拥有可以在国际间较量的实力。”

  “我曾在哈尔滨的另一所大学读本科,长期接触国防。哈工程以‘三海一核’为特色,我更看重的是这所学校长期服务国家战略,在海洋领域的科研与育人能力。此次来校与哈工程的自动化学院有了更多的深入交流研讨机会,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在黑龙江工作,把所学投入到国防建设领域。”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后李贤伟说到。

  哈工程近来年,在没有地缘优势大背景下,从学校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出台多项人才政策。启动师资队伍转型升级“5531”行动计划,针对各层次专业技术引进人才提供“X111”模式的支持政策,即根据各层次人才类型提供额度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年薪、打造1个科研创新平台、组建1支学术创新团队、营造1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对于青年领军人才提供50万元年薪,根据需要提供50-15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并且支持组建学术团队,配备学术秘书,赋予团队在人员引进、晋升、分配及评价等方面权力。

  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航天建工、船舶海洋、人文经管、机械动力等11个分论坛也相继举行。海内外青年学者围绕各自专业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研究热点以及行业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文/摄 马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