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龙江“四有”好老师系列报道: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张雪
2018-04-17 10:44:00
中国教育在线

梦想有声,大爱无形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张雪

  2017年6月23日晚上11点,2014级南岗4班和8班的班级微信群里沸腾了,刚刚确认了省文理状元分别来自4班和8班。都是张雪老师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学生们在群里说的是“天啊!是真的!雪姐梦想成真了!”学生口中的雪姐,就是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张雪,一位有着21年教龄18年班主任经历的的中年女教师。刚进入高三的时候雪姐开家长会对家长和学生说:“我有一个梦想,想成为省文理双状元的老师。这个梦想看似不可能实现,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也许你不是最后成为状元的那个人,但我们的总体分数一定能提高。努力拼搏一年,我相信大家会帮助老师实现这个梦想。”声音虽然温柔,话语却掷地有声。

  张雪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她温柔开朗、笑容明亮、学识渊博、待人亲切,从领导到同事、从家长到学生,没有不欣赏她、喜欢她、尊敬她甚至追随她的。中老年同事愿意叫她雪儿,年轻同事愿意叫她雪姐,而学生则愿意叫她大雪,她所带的班级学生不仅学业成绩优异,为人也极为出色,懂事懂礼,自律自强。用当年的赵文祥校长的话说就是:做她的学生,多幸福啊!连家长和学校也跟着幸福。功勋教师、特教张彩波老师说:她带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别懂礼貌,特别懂事。夏天上课给老师准备水,冬天上课给老师准备椅垫。走廊碰上就鞠躬行礼,甚至毕业后看到没教过他们的老师也能远远地打招呼。

  现在哈三中的王明伟校长、张祥洲校长当年也曾做过她所带班级的任课教师,对她所带的班级也赞不绝口。认为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特长突出、发展全面,班级有特色,工作有特点,家庭教育指导影响辐射面广。更难得的是她为人敦厚,从不张扬,不计较名利,二十一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是教师的楷模、班主任的典范。

名师是这样炼成的——要有梦想

  三中是一所有很大压力的学校,她承载着全省父老对孩子成材的期许,这种压力沉甸甸的压在每一位教师身上。1996年张雪刚大学毕业来到三中,就直接的感到了这种压力。时任校长的陈光敏对她说了两句话,她一直记到现在,一句是:“站住你的讲台,你就赢得一切,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信任,赢得个人的发展前途。”另一句是:“你高中时希望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你就做什么样的老师。”三中看门的老大爷到现在还记得那个每天晚上全楼的灯都关了才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老师对他歉意微笑的样子,她带的每一个班的学生也始终记得她每天早晨7点就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学生的微笑表情。她认真评改学生的周记,有时候她的评语甚至比学生周记内容都多。她把周记当成了解学生心理、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窗口,通过评语的形式进行谈心,辨理解惑,沟通感情。学生有许多不愿诉诸于口不愿言于家长的话都跟她说,她有一颗温柔的心一双敏锐的眼,既能善意的理解学生又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2001届一个叫梁策的学生把自己的周记称为“乌鸦日记”,取乌鸟反哺之意,他把张雪老师写的评语一直珍藏,认为是自己最珍贵的成长财富。很多家长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了这些评语,都很受感动。认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水平以及对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从中可见一斑。他们最喜欢看张雪老师写的通知书评语,里面鼓励与指导并存,批评与期许同在。每年元旦老师都会自制贺卡,结合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写祝福的话,家长曾感喟“老师比我们都了解孩子,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每年端午节她会给学生准备自己煮的茶鸡蛋,系五彩线。每届学生高考前100天她会给学生自费买玉的挂件,以玉的九德来激励学生持久恒定、坚信忍耐、辉映四海。

  她所教的学生在做事方面独立性都很强。2003届市优秀团支部、2006届、2012届市优秀班集体上报材料都是由主要干部自己完成的。获奖的班团会、班级举行的辩论赛、课本剧表演、演讲、英文剧参赛并获市一等奖、校园十佳学生比赛并摘取桂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效果显著……林林总总的活动,各种各样的舞台,都能看到她的学生优秀的身影。

付出的不仅是努力,还有年华

  2006年,从教正好十年的她迎来了因为工作而推迟到来的孩子,也迎来了无尽的麻烦和更深的思索。怀孕期间,她依然担任理科优班高三·二十四班班任工作,并承担一个校中校八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她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学校。她没有身为孕妇的自觉,每天依然站着讲大课,大量批卷子,经常指导学生,似乎不知道累。结果导致了两次流产先兆。但她只休息了一星期就回到了讲台,直到生孩子前一天她还在讲课。孩子出生后不到四十天她又回到学校上课,用她的话说是高三了,只争朝夕啊。学生急,家长急,我这心里更着急。当然,这届高考学生成绩极为优异,平均分达658分,高出重点线近130分。升入清华北大共16人,市前市名里班级占4名,这个成绩在全省都可说是空前的。连她所教的校中校语文成绩也位列校中校榜首,学生董婧高考作文获得满分。

  紧接着孩子刚刚四个月的时候,学校又要求她接任新成立的文科12班班任工作。通知下来的时候她正在家里给孩子喂奶,可是学生已到校,班任必须到位。看看嗷嗷待哺的孩子,她狠狠心把孩子交给保姆前去接班。给学生进行新学期讲话的时候她说:“钱理群老先生当年在文革被下放十年后重新考上北大研究生的时候,他的导师王瑶先生告诉他,时间给每个人都是固定的量,每天只有24小时。你选择做了这件事就不可能同时做那件事,你选择精心研究学问就不可能出去经商挣钱,你选择认真读书就不可能耽于玩耍。钱理群先生选择了做一个一辈子研究学问的学者,现在已经成为大师。我选择陪伴在座的各位同学走过青春,走向成长,就不可能陪伴我在家里的只有四个月大的孩子,尽管从年龄上说他比你们更需要我的陪伴。可是我的责任心让我作出这样的选择。而在座的同学要选择什么呢?”当时陷入深深思索的学生后来以极为优异的高考成绩给了她非常满意的回答。2008届文科班继她所带的2003届文科10班所取得的省文科状元班的辉煌后,再攀辉煌顶峰。

  当年2003届文科10班高二时就以一系列杰出的活动彰显了班级凝聚力、个人综合能力水平。获得市优秀团支部、市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高考时平均分为556.9分,高出重点线近100分,出现文科状元赵聪,省前十名里占4名。而2008届文科12班语数外文综的平均分分别是124.3、128.9、132.3、219.5,总分605.5。其中语文单个学生最高分是143分。7个上北大的,6个考上香港大学,4个出国深造。本科率100%,重点率96%。成为省文科状元班。而她所教的同届理科优班23班是省理科状元班,其中省第二名马文晶的高考作文又获满分,语文单科136分。省第三名李博语文获得132分佳绩。10个考上清华,4个考上北大,2名考入港大,2名出国深造。平均分高出重点线132分。学生李秋野考入清华后给《学子》供稿,发表了一篇题为《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文章,由衷地感谢她给予的耐心的教导,表明没有张雪老师,自己考不上清华的感激。

  2008年下学期,她再一次扔下年幼的孩子,应学校领导的要求,继续在高三担任两个教学班的授课任务。她强烈申请不再当班任了,因为生孩子没有好好休息,又加上连续的高三工作,她的身体状况很不好,考虑到这一点,领导同意了她的请求。但就在她开始假期补课的时候,就有几个班的家长坚决请求让她来当班任。而2009年,刚送完毕业班的她,又一次应校领导的请求接任高三17班的班任,这个班级虽然是平行班,但高一高二养成的习惯不好,学生极为散漫,班级缺乏凝聚力,没有榜样核心。跟老师吵架顶撞的有之,气走任课教师不想给上课的情况有之,上课随便出入教室、上学随便旷课的情况有之。考试成绩不仅是平行班的末尾,有几次甚至被校中校超过。家长忧心,学校上火,而她接手之后,不到半个学期,班级面貌焕然一新。整体凝聚力提高,学习目标明确,听课状态好转。高考时这个班级平均分达到600.78,只有三个同学没达到重点线,最低的分数只比当年重点线低8分。大部分考入了北京、上海的学校。毕业后家长极为感激。一个几乎要被放弃的班级,一个让所有人失望的群体,在她的手下焕发出生命的新机。任课教师在毕业式上发表讲话的时候,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你们有张雪老师做班任,是多么幸运而且幸福的事。

  她曾连续两届持续六年帮助单亲贫困家庭的薛昕、任年新,把他们领到家里吃住,每月资助400元钱生活费。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两位学生逢年过节一定要回来看张老师,把她当成亲人尊重和想念。

  2010年6月,17班高考鏖战的硝烟还未散尽,校长赵文祥又找她谈话,要把群力高二优班23班交给她。她克服孩子小离家远的困难又二话没说接下了。这样算起来,从1996年大学毕业到三中当班任直到2014年这18年,她连生孩子时都没有间断过班任工作。她深深爱着付出青春年华的三中和三中学生。

团结的战斗的语文组的雪姐

  2014年,张雪老师被选为语文教研组长。短短的三年,她使语文组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每年六一,她都会给组里老师的孩子们买儿童节礼物,让老师们感到被关心的温暖。她记得每一位老师的生日,会每月给过生日的老师开个小小的生日宴会。她懂得老师们的辛苦,愿意做他们的雪姐,为他们承担压力解决问题。她认为,只有解决了心里的负担,工作才能更有劲头。语文组很团结,很有责任感。是学校担任班任最多的组,是学校各个部门都愿意来找人协助工作的组,是出去在市里在国家参赛都能拿一等奖的组,是教学严谨、组风端正、成绩突出的组,她就是这样的引领者,带领全组教师完成六校联盟督导工作、送教支教工作、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科研课题结题工作、国家级作文大赛组织工作、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比赛工作、高考研究指导工作、公益讲座等等。在她的带领下,语文组继续葆有活力,先后被评为市级劳模集体,市级优秀教研组,国家级作文大赛基地校,在全市有较高的声望。

  “她坚信,没有什么可以不付出努力就得到,在小小的讲台上,她的心愿走得很远。乐教、乐业、乐生活,是她一贯坚守的方向。她不曾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做过经天纬地的大事,她所能做的就是21年如一日的水磨工夫,把心愿写进大地,深爱留给学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4-19 16:04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4-17 11:07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4-17 11:01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4-17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