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返校第一天——直击最美重逢,欢迎回到哈工程!
2020-06-04 11:45:0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国教育在线 讯 经历了史上最长寒假,6月3日,哈工程返校第一天,小程终于盼到了。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最美的相遇是久别的重逢。亲爱的同学,欢迎回家!
  自动化学院毕业生董童鹤进入校园后,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走一路拍。"其实返回学校是我们每个毕业生的梦想,但是大家都知道疫情防控更加重要,所以这次返校我是带着同学们的心愿回来的,我要帮同学们收拾行李,还要给他们拍拍久违的校园。"

  春风十里,不如工程有你 为了这场来之不易的相遇,哈工程 尽心准备,全力以“复”。


  哈工程校党委书记高岩来到国际交流中心,对返校的学生表示欢迎,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校长姚郁也来到国际交流中心,叮嘱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既定流程要求,落实好每个防控环节,为返校学生提供暖心服务。
  点对点接站 测温、扫码、换口罩……所到之处,都有用心守护。

  踏着朝阳,哈工程机关党委蛟龙突击队、后勤集团老师们“兵分多路”驱车出发,清晨5时许,后勤集团秦余钢老师出发,7时许抵达阿城区接到第一位返校学生。

  在2名老师的陪同下,航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杨润杰乘学校专车返校。“疫情期间,学校和老师们的贴心服务让我既温暖又感动,正是有了老师们的保驾护航,让我顺利返校,这个毕业季让我毕生难忘。” 杨润杰说。
  火车站、飞机场 一路奔波一路想念落地第一刻就让你看见。



  在火车站和飞机场都有志愿者老师们的身影,学生出站后第一时间就能见到哈工程的红马甲,感受家的温暖。扫码、测温、换口罩,乘坐一辆辆专车回到学校,既安全又安心。
  同学你好,欢迎回家 伴随着温暖的问候,再次走进阔别已久的“家”。

  抵达心心念念的学校大门,这个在梦里出现无数次的地方有了更安全的防线。

  “我真的太想念学校了!我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小时,没想到老师们早早就在校门口等候,很感谢您们。”家住本市的信通学院2017级毕业生毕天屹是自驾返校的第一位学生。早8点半,毕天屹刚下车便看到前来迎接他的学校蛟龙队的志愿者吕宏明老师和接车司机汤海滨,心情十分激动。

  后勤集团负责人介绍,学生返校前几日,便安排专人提前与每一位学生保持联络,每日跟踪个人健康状况,确认好返校时间、地点等个人行程后才确定了最终返校名单。
  自驾学生抵达校门后,需先行出示“返校”二维码,由志愿者对其进行测量体温,将学生体温、乘车信息等录入“接站、进校信息管理系统”。
  上车前,志愿者为学生更换口罩,由学生扫描“进校”二维码,核验身份后即可在志愿者指引下,在志愿者陪同下乘学校专车至国际交流中心办理入住隔离。
  临时的家很有安全感 毕业前的温暖,为了学子的安全辅导员昼夜陪伴。


  国际交流中心是此次毕业生返校的临时隔离场所,设有专门学生通道,以及热呈像测温设备,学生入楼前需先扫描健康码,出示学生“一卡通”和身份证,由国际交流中心工作人员核验身份,经学工处工作人员录入学生信息后准许进入,方可办理入住。

  9名辅导员在返校生到来的前一天,就入住到国际交流中心,建立“毕业生返校辅导员工作站”。每个环节细致入微,严格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安全。


  国际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为迎接学生返校,学校提前对楼内进行了全面消杀,通风,更换全新床品,每个房间均配备口罩、体温计、洗手皂等防疫物品。


  国际交流中心还专门建立了“交流中心服务微信群”,为毕业生生活需要随时提供帮助。“感觉很温暖,就仿佛‘回家’一样。老师对我们的服务衔接很紧密,‘规格’很高。”航建学院毕业生纪佳峰特别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有营养有饭香 终于品尝到这魂牵梦绕的味道,好想将这熟悉的美味牢记在心间。


  后勤集团饮食中心针对此次返校特别研究制定了“学生返校开餐工作安排”,提前对供餐的美食城进行灶具维修、操作间消毒清洁,制定营养菜谱,每餐保证两荤一素。




  接过热气腾腾的饭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又能吃到日思夜想的食堂的饭菜满满都是那最熟悉的味道。此去数月,再次见你,别来无恙,真好!虽然这是学子与母校最短暂的一次相逢,哈工程会尽心尽力守护好返校学子,助力学子走好研究生求学生涯“最后一公里”。
  祝愿所有哈工程毕业生未来可期、扬帆远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