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为边疆职业教育增光添彩
2015-11-12 13:06:00
黑河日报

  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自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以来,经过两年建设期,各项建设指标均达到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日喜讯传来: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评估验收。

  保障有力服务能力得提升

  自国家三部委批复建设以来,黑河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将其作为牵动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龙头”项目来抓,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教育、财政、人社、物价、审计和行业企业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省市地方财政和市教育局分别投入建设资金820.76万元和935万元,并多次召开会议,以听取学校汇报、组织专家检查、实地调研等形式参与到示范校建设的全过程,帮助学校破解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等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已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是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近年来,国内各大知名职业学校纷纷走出了校企一体,共谋发展的新路。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借鉴先优经验,积极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成立了由40名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国内和俄罗斯企业合作建立了境内外134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15599人次,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达1万多人次,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也日益增强。几年来,学校广泛面向社会开展在职员工、下岗职工、农民工、转业军人、社区居民培训和技术服务,两年培训规模达26355人次,有力地推动了黑河经济的发展,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强师兴校教书育人结硕果

  在学校自身建设过程中,强师兴校,是不变的主题。近年来,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通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下企业实践方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方案等管理制度,形成了分层分类的系统教师培养机制,选派一大批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和下企业实践,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两年共培养专业带头人8人、骨干教师17人,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5篇,获省级以上各类大赛奖项25个,教师编写了50本校本教材,公开出版教材29本,“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4.8%。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该校还创新了各具专业特色的“校医合作三证融通双语并行”、“校企互融多岗培养”和“工学交替多岗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职业特色的“七模块”、“四项目群”和“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五步行动导向”、“三新三段三训”和“听说主导导练结合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采用案例、仿真、项目、角色、情景等教学方法,教学合一,学做一体,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善,育人成果也不断显现。近两年,学生获市级技能大赛奖项84人,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56人,对口升学率达96.7%,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9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由96.7%增至98%。

  改革创新优势办学显特色

  根据创建规划,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本着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抓手的理念,着力建设护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俄语三个重点专业,重点打造优势特色项目,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尤其在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中俄合作办学两个特色项目上成果显著。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展跨境教育合作,中俄合作办学初见成效。学校与俄罗斯布市护士学校、服务与贸易学校等6所学校、俄罗斯阿州翻译行等7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对俄汉语和商务俄语、中俄民间艺术、中餐与西餐烹饪、中医与西医护理、口腔工艺与口腔医学5个领域开展中俄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双方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开发了9本俄、汉双语教材,培养对俄服务人才189人,培养俄罗斯留学生3人,填补了我市中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空白。为使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学校拜鄂族老艺人为师,与政、企和艺术团体合作,培养骨干教师,开发了5本传承读本,制作音像专辑8张,培养在校生109人,社会培训208人次,推动了我市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光明日报 2020-12-25 09:43
SRC-736288149 2020-12-23 09:54